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哪一年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告成立。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之一套人民币。时至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您知道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表示面额的汉字是谁写的吗?有评论家认为,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力足丰润,典雅和谐,刚柔并济,其书体和风格非常适合使用在钱币上。至于其书写者,过去有说南汉宸的,有说冀朝鼎的,有说董必武的,有说马文蔚的,也有说其他人的。那么,它究竟是谁写的?本文将为您一一道来。
我国之一套人民币共发行从1元至50000元12种面额,60个票种。这些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额汉字,全部是由当时任华北人民 *** 主席兼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的董必武同志所书写。
之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及以后人民币上的汉字出自何人之手,由于档案没有详细记载,一直是个谜。这个谜底直至30多年后的1983年才被揭开。原来,第二套人民币上的汉字是由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任金融研究员的马文蔚先生书写的。
第二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上的面额汉字改用了印刷宋体字,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六个字仍然沿用。在设计第四套人民币时,又重新把面额文字由印刷宋体字改成了马文蔚的手迹,同时把行名和面额汉字中的繁体字改成了简体字,异体字改成了正体字,旧体字改成了新体字,但仍用马文蔚的书体。目前流通的第五套新人民币票面上面额汉字改用了印刷宋体字,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六个字仍然沿用马文蔚的书体。
第三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确认马文蔚为书写者
1983年3月1日,某报载文说人民币上的汉字不是马文蔚写的。马先生知道后,就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写了封信,要求落实此事。总行收到此信仅半个月,就派出金融研究所的陈溶同志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张作栋来到阳曲县,带着总行的“绝 密一号”档案,作调查和技术鉴定,确认档案中所留几套墨迹笔体与马先生的书法完全相同,尽管这些墨迹未曾署名,但还是能认定它是出自马先生之手的。198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特发公函指出:“马文蔚同志是一位对银行建设有贡献的旧知识分子,1950年受南汉宸行长委托,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
简体字非马文蔚所书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之一批汉字简化表,但是人们熟知的人民币上的票面汉字“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的“国”和“银”从繁体字改为简化字,却是在1980年,第4套人民币准备发行的时候。当时总行决定把“中国人民银行”的繁体“国”改为简化的“国”、“ 银”简化为“银”,曾给居住在阳曲县的马文蔚来过一函,并再次约请马文蔚先生重写简体的“国”和“银”。可是,马文蔚老先生已是80高龄,又有哮喘病,握笔已不稳,所以,马老先生未能再写这两个简体汉字。最后任务就落在了北京印钞厂的专家身上。他们经过细心临摹马文蔚先生的笔体,终于临仿出了简体的“国”和“银”。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国”字的“口”与“银”字的“艮”字还是马老的原迹,而“玉”,和“金”,则是印钞厂的同志们加工书写的了,可是他们的笔迹字体与马文蔚先生的原迹神韵竟是那般一样,这也可以说是当代书法史上的一个奇迹吧。
第4套人民币不仅把“国”和“银”从繁体字改为简体字,而且把表示主币面值的“角 ”,也改为了简体字,原来流通的1角2角的“角”,中间一竖不出头,也使用了新字形的“角”,中间一竖出头。人民币2元的“ 贰 ”字中间的两横在上,也改为了规范的简体字。
马文蔚其人
马文蔚,1904年出生在山西省阳曲县黄寨村巷道的一个殷实人家。1920年,马文蔚考上了省立国师,被编入23班,徐向前比他早一年进入国师,而程子华、 *** 又比他晚一年。1935年,马文蔚经傅作义介绍,在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名下担任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文书副主任,开始涉足金融界。1942年,马文蔚担任中央信托局人事司甄核科主任。可是,生性坦直的他只干了半年,就被孔祥熙免了职。
丢了官的马文蔚一直赋闲在北平,直到北平和平解放。一天在大街上巧遇了北京军管会政委 *** , *** 问及马文蔚现在的情况,马文蔚无奈一笑说,无事可做。于是, *** 给马文蔚写了一张便条,让他去找南汉宸。其时中国人民银行刚刚组建,亟需各方面的人才。几天后,马文蔚去拜访行长南汉宸,当南汉宸看着眼前这个人就是在重庆顶撞孔祥熙的“老西儿”时,不禁哈哈一笑,然后说,明天你就来上班吧。1949年6月,马文蔚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任研究员。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需要,中央决定货币改革,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成为我国首套完整精致的货币。
对于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是继续沿用董必武写的楷书,还是另请他人来写,南行长难以定夺。他和印刷局局长王文焕一起来到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想听一听周总理的意见,周总理对他俩说,钞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马虎不得。于是,一手好字的南汉宸想到了马文蔚。
1950年的一天,马文蔚来到了南汉宸行长的办公室。南行长拿出一杆笔让马文蔚鉴赏。马文蔚说,这是一支宫廷御笔。南行长说,好眼力,写几个字看看。马文蔚迟疑了一下说,这笔不如我那支笔好写。南行长就说,那就回去拿,今天我要跟你比一比,咱俩的字谁进步得快。
马文蔚到自己的办公室拿出了自己平时练字的毛笔回到南汉宸办公室,只见南行长正在把天蓝色的虎皮宣纸剪成四方小块,对马文蔚说,我说写甚你就写甚。马文蔚笑笑,没说什么,他感到南汉宸行长今天有点特别,不过马文蔚也没多想。两个人就拉开架势写了起来。
南汉宸说道,先写一个“中”。马文蔚就在天蓝色的虎皮宣纸上写一个“中”。再写一个“国”,就写一个“国”。之后,“人”“民”“银”“行”“元”“角”“分”等十九个字逐一写出。写完了,南汉宸说,你的字越来越具个性了,不过还没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然后说,不行不行,还得写一遍。两个人又很轻松地把那几个汉字逐一写一遍,并再一次选择,又把不满意的字重写了一遍。
最后,南汉宸说,文蔚,选几个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吧。马文蔚谦虚地说,瞎写着玩,选什么呀。见马文蔚一副释然的样子,南汉宸也没再说什么。因为保密原因,南行长“略施小计”,让马文蔚书写了日后让人们倍加赞赏的人民币票面上的全部汉字。马文蔚想不到自己在南行长办公室写的几个字会上了人民币的票面。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年马文蔚先生之一次看到自己的毛笔字印刷在新版人民币上的心情。但他当时也许明白了南行长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用意。所以,马文蔚自觉地为国家保守了这个秘 密。30多年从未与人说起,甚至自己的女儿和妻子都不知道。
1957年,马文蔚被打成右派,1958年被遣回老家阳曲县劳动教养,1978年被 *** 。
1988年3月25日,马文蔚在阳曲县去世,享年84岁。其时,第四套人民币也已发行11个月。
相关链接:“中国人民银行”名称的由来
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分散在华北的各个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为适应人员、物资的交流需要,解放区急需建立起统一的财政金融机构。
1947年9月14日,时任华中军区司令员的张鼎丞和 *** 中央华东局 *** 书记邓子恢致电中央工委,指出“为适应前线作战,中央应立即创办联合银行或解放银行,越快越好”。中央工委主要负责人董必武在接到张鼎丞、邓子恢电报后,立即找到时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南汉宸商议。南汉宸指出,钞票制版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确定银行名称是当务之急。
根据后来中国人民银行之一任行长南汉宸的回忆,当时对于张鼎丞、邓子恢提出的“联合银行”或“解放银行”的名称,董必武同志都不是很满意。而当时,由于普通民众对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已是怨声载道, *** 的中央银行,早已令老百姓谈虎色变,若叫“中央银行”,恐怕人们很难区别此“中央银行”非彼“中央银行”。
在与何松亭同志商量的过程中,这位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副行长提出,既然我们的军队称“人民军队”,我们的 *** 称“人民 *** ”,何不将我们的银行也称“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的名称得到了董必武同志的认可。“人民”两个字,说明了这个银行的性质,它是人民的,大众的,而不是某个官僚资本家或某个财政金融寡头的;同时,也表明了它的地位和作用,它应当是未来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银行、中央银行。
据已故钱币专家、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流通处处长及计划司副司长等职的石雷同志撰文回忆,董必武同志在拟定银行名称时说,今天我们创建的中央银行,不仅要考虑到目前解放区货币统一,还要和将来新中国的银行名称联系起来考虑。
1947年10月2日,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 *** 、常委董必武,在西柏坡发电报请示中央,建议成立全解放区的银行。请示中,向中央报告了派南汉宸同志到渤海与张鼎丞、邓子恢商量的情况,提出了成立解放区银行的建议,并提议,银行的名称就叫“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同意这一建议,并指示让董必武组织筹备工作。于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名称就这样确定了。
1948年6月,中央财政经济部成立,董必武任部长,薛暮桥任秘书长。在11月份召开的华北人民 *** 第三次政务会议上,时任华北人民 *** 主席的董必武在主持会议时,临时增加了两个议题,其中之一就是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
会上,南汉宸同志作了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的说明。会议决定,立即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任命南汉宸为总经理。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而“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正是董必武同志题写的。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6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